收藏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9:00-17:00
 联系方式
e-mail:cdifm@cdifm.com
邮编:100036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万寿路西街七号院三号楼2层
电话:66079786

半日即售罄 储蓄国债受热捧

  “卖得太快了,我早上10点来银行,储蓄国债已经售罄了。”来自北京的李女士说。3月10日,财政部发行了今年首期储蓄国债,引发了投资者抢购热潮。

  发售当天,不少投资者在银行营业前就在门口排队等候。光大银行北京市一家支行的客户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从8点半到9点半,仅一个小时,储蓄国债额度即售罄。“如果想买,下期可以提前关注和预约。”该客户经理向《金融时报》记者建议。

  储蓄国债为何受投资者青睐?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储蓄存款尤其是定期存款利率中枢下行明显,储蓄国债代表国家信用,能较好兼顾收益和流动性需求,使得部分投资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储蓄替代”。据《金融时报》记者观察,趋于稳健的风险偏好,也是投资者热捧此类产品的内在动力之一。

  储蓄国债的多重吸引力

  储蓄国债是财政部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面向个人投资者发行的不可流通的人民币债券。凭借安全性高、投资门槛低、收益稳定等优势,储蓄国债一直备受投资者青睐。

  据财政部公告,今年第一期、第二期储蓄国债(凭证式)于3月10日至3月19日发行,两期发行总额共300亿元,付息方式均为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

  此次发行的储蓄国债再次受到热捧。《金融时报》记者采访发现,北京市多家银行不到半日额度即售罄,部分银行更是一小时内售罄。不仅在北京,记者从青岛、扬州等多个二三线城市银行了解到,当地储蓄国债销售同样火爆。“客户早早就上门来排队,额度上午就售空了。”青岛市一家银行客户经理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对投资者而言,储蓄国债拥有多重吸引力。一是以国家信用为保证,到期由财政部负责还本付息,信用等级高,安全性强。二是其变现灵活,流动性较好,储蓄国债不可流通转让,但可以办理提前兑取或终止投资,根据需要灵活变现。三是投资门槛较低,且收益稳定,此次储蓄国债购买金额100元起,到期可一次性还本付息,且储蓄国债利息收入免征个人利息所得税。四是购买方便,投资者可以在负责承销的40家商业银行营业网点进行开户、认购。

  “与其他储蓄产品比较,除了本金安全、投资门槛低、收益率略高外,储蓄国债提前变现利息折损较小,收益可预期。”周茂华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储蓄国债质押获取短期银行贷款,以满足短期流动性需求。

  收益率优势是火爆主因

  与安全性相似的定期存款相比,储蓄国债的利率优势成为其受热捧的主要原因。

  2023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经历了三轮集中调整。其中,3年期、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均累计下调65个基点。从国有大行最新挂牌利率和主流执行利率来看,3年期、5年期定存挂牌利率分别为1.95%、2%,执行利率最高可上浮至2.35%左右。

  相比之下,储蓄国债的利率仍有优势,更具吸引力。根据财政部公告,此次发行的两期国债均为固定利率、固定期限品种。其中,第一期期限为3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38%;第二期期限为5年,最大发行额150亿元,票面年利率2.5%。

  “在存款利率下行的情况下,储蓄国债的优势更加明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一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也告诉记者,国债的特点是安全、稳定、时间长,能在市场利率下行的当下锁定长期收益。

  分段计息的方式也让储蓄国债更具吸引力。如果投资者在持有国债期间需要提前支取,仍可以按照持有时间获得不同利息。如果从购买之日起,两期国债持有时间不满半年不计付利息,满半年不满1年按年利率0.35%计息,满1年不满2年按0.85%计息,满2年不满3年按1.87%计息;第二期国债持有时间满3年不满4年按2.32%计息,满4年不满5年按2.43%计息。

  “储蓄国债利息收益比定期存款更高”,周茂华分析称,对于投资者而言,若持有储蓄国债到期,本金安全并可获得利息回报;如果提前兑付,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

  利率下降难阻购买热情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维持了利率略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的态势,但本次发行的两期储蓄国债票面利率均有所下调。

  记者注意到,与去年最后发行的两期储蓄国债相比,本月发行的两期国债票面利率均下降了0.25%。去年最后发行的一批国债为2023年第七期、第八期储蓄国债(凭证式)。其中,第七期储蓄国债期限3年,票面年利率为2.63%;第八期储蓄国债期限5年,票面年利率为2.75%。

  “虽然利率下降了,但还是比不少银行的定期存款高一点。”陈女士告诉记者。利率下行没有影响投资者的购买热情。这背后是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趋于稳健。

  “储蓄国债热销,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目前国内居民风险偏好整体偏低。由于国内经济处于逐步恢复过程中,加之市场波动,部分投资者偏好收益稳定和可预期的产品。”周茂华分析认为。

  稳健的风险偏好体现在投资者选择中。春节前后,银行发行的大额定期存单也同样受到投资者的热捧。此前,低波动、业绩稳健债基发行火热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理财市场上,该现象同样明显。《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显示,截至2023年末,在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中数量最多的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比33.95%,而风险偏好为一级(保守型)的个人投资者数量占比较年初增加2.02个百分点。

  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变化,源于短期市场环境影响,例如,受权益市场持续调整影响,市场风险偏好降低,因而业绩稳健的债基受到更多投资者青睐。“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复苏向好,市场情绪逐步恢复,我国财富管理市场或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业内人士表示。